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故事 > 正文

永不消逝的钟声

来源: 中东文学网 时间:2021-06-25

永不消逝的钟声

去苏杭游览,于我来说,很想先去领略的还不是繁华的大都市和“天堂”美景,而是小小枫桥和小桥边那座寒山寺。

那是我久久地一个向往。

幸而有了一次单位组织去苏杭观光的机会;幸而按照休养游览安排计划,很先去苏州。

我之所以急于想去看寒山寺,毫无疑问,主要是因为唐朝诗人张继的那首经典诗作《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名赶考举子落榜后,乘运河客船返乡途中夜宿寒山寺,因苦闷而难以成眠,内心充满着失意、失望、失落的无奈心境绝妙抒发和写照。

说起来张继,其诗名在唐朝乃至整个历史上都说不上有多大,成就不算太高,但仅此一首诗,区区28个字,便足以名扬四海、留芳千古了。

华夏神州,恢宏寺庙多多,若论规模,同其它名寺庙古刹相比,寒山寺也不过是个“小兄弟”而已,而名声却极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了张继的这篇七绝佳作。

寺以诗名,诗以寺传。即使不到寒山寺,仅那清越凄楚的“夜半钟声”也照样令人魂牵梦绕,难以释怀。因为这首诗所具有地独特魅力,那悠扬清越且带有凄冷韵味的寒山寺钟声,早已穿透了浩瀚而遥远的时空,在华夏神州乃至更大范围里回响了千年,而且仍然在向无限遥远的未来飘荡。

现代青年人对枫桥的怀恋,除了千年前那首《枫桥夜泊》之外,还在于又有了一首流行歌曲《涛声依旧》地影响,那是《枫桥夜泊》袅袅余音地拖腔回响,是诗的“外一章”,进一步强化了“夜半钟声”的时空穿透力和心灵感染力。

丁玲女士曾有过“一本书主义”的主张,意思是说,一个作家哪怕穷其一生,只要能写出一本传世之作,便可体现出生命不同寻常的价值,便是对社会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表面上看,这算不得什么大目标,实际上却是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终生难以达到的一个创作高度和艺术境界。

面对屡毁屡建、愈建愈光彩照人的寒山寺,按丁玲的观点,完全可以这样说:一个诗人的一生,哪怕只写出一首流芳百代的小诗,那他的生命也就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寒山寺原名叫作“妙利普明塔院”,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年~519年。相传因唐朝两位高僧,即寒山和拾得二人居于此,并为寺院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而更其名。在千年漫长历史长河中,寒山寺迭经兴衰,屡次兴建,曾有七八次荡为尘埃、片瓦不留的厄运。但那一声声曾撞击过张继,也撞击了无数世人心灵的悠扬而凄惋的“夜半钟声”,始终在诱使并驱动着人们为它重塑金身。

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向心牵引力,能够以无比强大非物质文化精神能量维护住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巩固,这,正是文学魅力和价值所在,不服不行。

是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当年烟雨中的众多寺阁庙宇楼台,大多已如过眼烟云般被历史淹没了。但我们的寒山寺,却在漫长的岁月里,遭受数度毁灭之后,不断获得新生,这不能不说与这“小小”诗作有关。

我敢断言,只要张继的这首诗不朽,能够无限流芳于后世,哪怕寒山寺再遭数度毁坏,仍然会从“烟雨中”从“废墟上”以更加年轻的姿态,再现于苍茫天地之间。这是文学特殊的贡献,是超越物质之上无法比拟的一种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诗的生命力在永远的“佑护”着这块神圣的佛家净土,从而使世人永远拥有自己向往的灵光。

西安专业治癫痫病医院
小儿癫痫的原因
长春看癫痫哪里专业

热门栏目